一、彰显“阳光”理念,浓厚“家园式”氛围
一是营造“阳光—家—心”的矫治氛围。凸显“阳光”精神,按照“阳光苑”主题建设强制隔离戒毒大队,将“光明、温暖、快乐、融洽”等元素融入到矫治生活的各个方面。设立阳光书屋,开展阳光健身操训练,成立“阳光伙伴”伴我行工作站,组织诵读阳光誓言,引导戒毒学员以阳光的心态迎接新的开始。建立由不同时期自画像、矫治心得、民警帮助拟定的阶段目标、学员建议等组成的活页型“阳光储蓄簿”,记录戒毒学员个人成长全集。邀请所外心理矫治专家、在戒毒解教人员中选出“阳光天使”共同组建“阳光家庭”,为戒毒学员提供戒毒帮助和指导。以“心”的教育为根本,建立民警用心、家属耐心和学员信心这一戒毒矫治的信念体系,稳步推进工作开展,努力提升矫治成效。
二是设立“听—引—导” 教育模式。“听”,即以戒毒学员家庭、个人经历及其兴趣爱好为切入点,由戒毒学员进行宽泛的自我介绍,培养与民警的亲切感,消除芥蒂,打开话题,民警从中获得信息。“引”,即深入了解并判断其矫治态度,确定初期的矫治方向,进行一些初步的心理疏导、安抚教育。“导”,即导入成功戒毒目标,明确强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分层次、分阶段将要完成的学习、训练任务,使其明确方向,帮助树立戒毒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建立“沟通—培训—港湾”支持平台。建立“阳光”QQ群,明确负责民警通过QQ群与学员亲属联系,介绍戒毒的相关方针、政策以及戒毒矫治工作开展情况,让学员亲属更多地了解矫治情况。坚持利用家庭学校开展对亲属的戒毒培训,让家属更多地了解戒毒知识,更好的指导在所亲人安心矫治,构建有利于戒毒矫治的家庭港湾。
二、激发“主体”意识,推行“自主化”管理
一是召开主题日例会,激活主体意识。围绕学习收获、时事热评、矫治感想、热点聚焦等内容召开日例会,每人坦陈真实感想、内心期盼,促进思想碰撞和自我反思、自我探索,产生“我要(应该)……”的主体意志。民警在场倾听,引导戒毒学员从正面探讨问题,确保会议的主旨不偏离、不弱化。
二是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学会自我悦纳。将心理拓展穿插于日常主题教育活动和节假日文体活动中,紧扣戒毒主旨创新拓展项目,以协作学习的方式引导戒毒学员学会自我悦纳,树立生活自信。以小组为拓展团队,制作戒毒信念感观墙,通过共同讨论与协商,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调动自主协作意识,形成融洽的伙伴关系,改善人际关系。
三是培养社会角色规范,推行自主管理。针对女性特点,在每个班组中设立内务顾问、学习顾问、礼仪顾问、美容顾问、饮食顾问、保健顾问等各种社会角色,尽量使每个人参与到班组管理上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既让她们锻炼了自己“当家作主”的各种能力,也增强了民主意识。民警遵循“导而弗牵”的原则,坚持“放”手而不“离”手,逐步提高戒毒人员自主管理能力。
三、开展“多元”矫治,提升“素质化”内涵
一是以系统教育为主导,提升基本素养。坚持“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灵活采用案例式、课件式、讨论式教学形式,按比例划分课堂授课和互动教学时间,调动戒毒学员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引导她们自主、独立、直面戒毒考验。抓住女性特点拓展实用性教学内容,借鉴有关行业职业训练方法强化文明礼仪和职业素养教学,以丰富的教育教学充实戒毒学员的生活、学习空间。
二是以习艺劳动为载体,强化矫治成效。着眼习艺矫治,运用美文欣赏、音乐治疗等手段优化氛围,更好地调动劳动过程中的积极情绪。抓住习艺过程中竞争与合作关系、团队意识的培养、人际关系的磨合、挫折感的直面等主题,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分析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指导活动,帮助她们直观地感悟劳动,在劳动中收获成长与快乐。
三是以艺术熏陶为依托,丰富品质内涵。结合女性富于感性体验的特点,推出“闲听花开”艺术欣赏类课程和“拓展空间”艺术实践类课程。通过经典电影、古典音乐赏析、“风尚标”等艺术欣赏类课程和小品创作、茶道技艺等简易艺术实践类课程以及“读书周”、“电影周、“我show我的DIY”等活动,帮助戒毒学员学会并懂得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挥艺术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健全人格、激发创造精神的功能。
四是以成功戒毒为靶标,整合个体素质。时刻不忘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真实意义,将矫治效果由“受众面”向“实质点”纵深推进。分管民警以戒毒学员心理档案为基础,认真分析“五表一诉”、生物反馈治疗仪的入所基本信号及EPQ、SCL-90等心理测试结果,着眼戒毒矫治目标,与戒毒学员共同商讨并制定矫治规划。定期与戒毒学员面对面,阶段性地展开深入交流,引导戒毒学员总结矫治收获,思考存在问题,主动将从矫治中学到的知识、心理拓展活动中锻炼出的信念、习艺劳动中习得的技巧,融合起来运用到自身发展上来,自定阶段性矫治目标,调整心态,积极尝试,循序渐进,积累信心,从克服生活、劳动中的困难,学习对抗毒品的方法,锻炼对抗毒瘾的坚强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