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禁毒微信
你眼中的惊心动魄,只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2023-08-15 12:12:00  来源:人民公安杂志

缉毒民警,可以说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警种之一,他们面对的是穷凶极恶的毒品犯罪嫌疑人,很多更是“亡命之徒”。因此,禁毒民警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大龙(化名)是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禁毒大队的一名民警。参加禁毒工作9年来,他和战友们日夜奋战,破获毒品案件90余起,其中部督毒品案件5起,省督毒品案件14起,缴获毒品海洛因、冰毒上百千克,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50余名,吸毒人员360余名,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多次获得嘉奖。

大龙介绍,近年来,随着禁毒工作强度、打击力度不断加大,流入兰州地区的毒品渠道和形式更加隐蔽,毒贩利用互联网等通信平台暗语勾兑,再实施跨省交易的情况日益增多。针对这些新变化,大龙和战友们及时转变侦查思路,加大分析研判的力度和精度,对吸贩毒分子予以迎头痛击、精准打击,侦办了多起跨省、跨地区的涉毒大案。

埋在树下的5克海洛因

今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正下着鹅毛大雪,大龙开着车赶往毒贩“尕马哥”的家中,去赴一场约定好的“毒品交易”。大龙不知道对方底细,也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虽然另一车的队友已经赶到外围,随时准备支援,但为了不打草惊蛇,大龙只能一人前往。按照对方的要求,只能一辆车、一个人,大龙的枪在腰间已上膛。

“喂,我已经到了你家附近,你到底在哪?”大龙假装不耐烦,实则为了快速引出“尕马哥”。

“你是不是开着白色的越野车,车牌为甘A……”电话里传来声音,描述的信息非常准确。此时,大龙心里“咯噔”一声,周围都是荒田,看不到一个人影,“尕马哥”是怎么看到自己的。

“你顺着车左侧的小道直走20分钟左右,有三颗老杨树,旁边有个小房子,你在门口等我。”按照“尕马哥”的指引,大龙下车徒步来到约定地,大概又等了20分钟左右,一个身形黑瘦、满脸皱纹的老汉快步蹿了过来。

“你就是‘尕马哥’,货呢?” “不着急,货我埋在树下面了,我带你去挖走。” 通过简单交谈,大龙得知,当自己开车经过西边山坳时,早早站在山头的“尕马哥”就已经发现自己,大龙心里暗暗庆幸,幸好外围支援兄弟离得远,不然肯定会被对方察觉。

二人在“尕马哥”家旁边一颗老杨树下挖了半天,挖出了一个黑色塑料袋,被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特别严实,打开袋子,足足有5克海洛因,大龙手里攥着“罪证”,趁其不备立刻微信通知外围接应的队友。得知其没其他同伙后,便等待时机,一边麻痹“尕马哥”,一边伺机抓捕。

最终,“尕马哥”被成功抓获归案。据他交代,5年前,他从当地一上线老板处获取了些毒品海洛因,“上线”再次从云南购买海洛因时被抓捕,自己也被供出来。“尕马哥”因贩毒判了5年,入狱前,他将没被查获的海洛因埋藏在土里躲避侦查,出狱后又重操旧业。在已经掌握的证据面前,“尕马哥”最终承认了其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

大龙当场缴获“尕马哥”挖出的5克海洛因

抓获之后还有个小插曲,大龙在与“尕马哥”聊天中,听其提到以后要货还可以找自己,大龙意识到“尕马哥”手里很可能不止埋了这5克海洛因,便带着队友沿着其家附近可能埋藏毒品的地点挨着挖。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冒着依旧纷飞的雪花,从下午6点一直挖到第二天凌晨4点,“尕马哥”家附近百米的范围都被翻了个遍,最终一无所获。

“我们的工作不是每次都很顺利,也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有成果,但只要有一点线索和希望,我们就会尽百分百的努力。这正是每一个禁毒人的执着。”大龙略显尴尬地笑着说道。

正常人的作息规律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而毒贩往往是晚上活动,成为缉毒警察的这些年,大龙和同事们从来没有“八小时工作时间”的概念,他们几乎没有早睡过,即使是在休息日,也很难睡个安稳觉。

“我们得适应他们的节奏,要不然没有精力和他们对抗。在蹲点的时候,也一定要‘抠细节’,伪装好自己。”大龙说道。同事小李在一旁笑着补充道,车子是万万不能不熄火的,不管冬天多冷、夏天多热,也不能开空调。车里不能点火,到了晚上的时候,手机也不能用,避免发出任何亮光,不能打草惊蛇。

一克冰毒牵出贩毒团伙

大龙根据前期线索摸排,发现一贩毒人员“张姐”通过微信贩卖冰毒,她背后很可能还有“上线”。

经侦查,“张姐”家住四川成都。为了彻底摧毁这个冰毒贩卖团伙,大龙巧妙伪装,以自己吸食为由,向其索要1克冰毒,但狡猾的“张姐”一直都只是微信聊天,既不肯露面,也不透露任何有价值信息,为了稳住“张姐”,也为了深挖其背后的“上线”,大龙便带领队友远赴成都实施抓捕。

大龙骑着共享单车赶往毒贩约定的碰头地

6月的成都已炎热无比。刚到成都时,“张姐”似乎并不着急见面,以临时有事为由连续多次更换见面地点,由于对环境不熟悉,从上午10点至傍晚6点,大龙和队友们骑着共享单车,顶着烈日满城跑。一天下来已是汗流浃背、头晕目眩,此时“张姐”又发了个定位,说到饭点了,一起吃个火锅。最终,在火锅店的饭桌上完成了一克冰毒的“交易”。但此时还不能将其抓捕,背后的“上线”还没挖出。

吃完晚饭分别时,大龙趁其不注意,一个闪身悄无声息尾随其身后,来到了“张姐”所在的小区,记住了她家的单元号、门牌号等信息。连续几天蹲守观察和分析研判,最终发现了背后的“上线”——同住一小区的唐某和邹某,并于5天后的中午,在附近一麻将馆内将其二人同时抓获。

大龙和队友抓获犯罪嫌疑人

练就超强记忆力

“从事禁毒工作9年,我练就了好的记忆力,特别是外省作战,虽然不熟悉路,但我能很快摸熟抓捕地点附近的地形,有几栋楼、每栋楼有什么特点、周围人口的特征等等,再快速分享给战友,随时解答大家的疑问。”大龙说。

大龙告诉记者,对于抓捕过的犯罪嫌疑人,他基本都有印象。有时在线索描述中,会提到某个犯罪嫌疑人有什么样的特殊习惯,但并未找到其身份,他一听就能想到这个人是谁,调出相关信息来对比,十有八九准确,这帮助大家提高了侦查效率。“后期的审查中,我能记住犯罪嫌疑人平时是以贩毒为主,还是以吸毒为主,或是以中间介绍为主,这些都有助于让嫌疑人‘开口’。”大龙说。

行动前,大龙和同事间会互相叮嘱注意安全,他们都知道,每一次的风险都是未知的,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犹豫、退缩。

由于缉毒工作的危险性和特殊性,缉毒民警往往要隐姓埋名。平日里,人们看到的缉毒民警照片,有的被打上了马赛克,有的只是一个背影。他们是无法直面镜头的“背影英雄”,奋战在与毒贩斗争的最前线,只为“四方净土,天下无毒”。

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