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禁毒微信
索玛花开正当时,我在决战凉山现场
2020-10-21 07:55:00  来源:中国禁毒网

  索玛花是杜鹃花的彝语名,是迎客之花,花色洁白中透着粉红,被誉为“高山玫瑰”,当地彝族人说“当索玛花盛开的时候就是欢乐来到的时候”。当索玛花开遍巍巍凉山的山坡时,谷卓嵘黝黑的脸上绽放着微笑,他心中的花也开了。

  一年来,洒下的青春和汗水终于有了收获。谷卓嵘所挂联的凉山州盐源县黄草镇成功摘除了外流贩毒情况严重乡镇的“帽子”,禁毒绩效考核全县第一,管控人数全县第一;在他的宣传教育与脱贫帮扶下,辖区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明显提升,社会公众戒毒参与度普遍提高,他的工作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肯定。谷卓嵘与黄草镇的乡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熟悉了这里的阿大阿妈,还有兄弟姐妹,人们也认可了这个年轻帅气的汉族小伙,亲切称呼他为——“阿黑哥”。

  选择艰苦结缘凉山

  谷卓嵘出生于四川泸州,父母在一个小镇上做点小生意,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父母本希望他从四川警察学院毕业后能留在身边工作。哪想到他毕业后首先选择了达州参加公安工作。在人地生疏的达州,他先后在基层派出所、市公安局法制部门、经侦部门工作,他刻苦学习法律,勤于钻研业务,一步一个脚印,任劳任怨辛勤工作,历经十年风雨磨砺,现已担任达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事业风生水起,但是父母最担心的是他的个人问题,32岁的他至今没有结婚成家。在父母频繁催问下,他总以工作忙进行推脱。他说:曾经有人介绍过对象,主要是干公安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在花前月下陪伴恋人卿卿我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只想把工作干得更好,花若盛开,清香徐来!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而四川凉山属全国“三州三区”深度贫困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更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凉山的贫困牵动着全国全省的心,这里的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去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选派综合帮扶工作队帮扶凉山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的安排,正在成都参加全国经侦“论剑2018”比武的谷卓嵘获悉消息后,主动请缨,他想投身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火热战场,他认为越是条件艰苦越是磨练自己的好机会。组织经过慎重考虑,接受了他的申请。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只有奋斗的青春才是绚烂多姿的。谷卓嵘从来就拒绝平庸的工作,他一直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把卓越作为一种追求,总是想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总是想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自己的品格。投身凉山脱贫攻坚战役,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目标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谷卓嵘感受到这是一份崇高的使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越是艰苦越向前,谷作嵘奔赴凉山前,没有与父母商议,甚至临行前也没有与父母告别。至今父母还颇有怨言,埋怨他不理解自己的父母,埋怨自己没有为儿子准备必需的生活用品。谷作嵘眼睛泛红地说,父母仍然担心着他,在这么艰苦的地方,儿子是否受得了?任务这么艰巨,他是否能完成?去年十二月,母亲患上肾结石,疼痛难忍不得不做手术,为了不影响他工作,母亲在父亲的陪伴下悄悄地做了手术。

  凉山州地处高原,这里天高云淡,谷卓嵘还没有来得及仔细观赏别样的风光,便被分配到了盐源县黄草镇当起了禁毒专职副书记,他及时转变角色,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崭新的工作之中。

  谷卓嵘出发前就暗暗下定“不拔穷根终不还”的誓言,但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凉水。黄草镇总面积360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59个小组,以彝族为主,汉,蒙,藏等民族合聚的地方,海拔 2500多米,地处高寒山区,山高路陡,气候恶劣,生产结构单一,以山地为主,红石瘦土上点缀着一些灌木植物,以旱季作物为主,村民以土豆和荞麦为主食,人均收入地下。经济发展缓慢,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极度贫困,文化程度不高,吸毒人员多,禁毒任务十分繁重。

  工作任务艰巨,生存条件艰苦,谷卓嵘没有退缩。初来乍到,谷卓嵘却面临生活的考验:这里缺水,所有的生活用水都需要他每天到取水点去提,有时还发生断水,处处要节约用水,习惯于每天洗澡的内地人,在这里洗脸都成了享受,洗澡只能干擦一下;这里阳光格外毒辣,紫外线强烈,只需半个月就能把皮肤晒得油光发亮;这里海拔高,刚到时他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嗓子干涩、四肢无力,整天头昏脑涨;而且这里生活习惯与内地不一样,他只好买锅搭灶自己煮。镇领导建议他向组织申请调换人员,他咬咬牙说:我一定能坚持下来。

  一个内地朋友听说谷卓嵘援凉后,执意要来来看望他。谷卓嵘担心他适应不了这里的恶劣环境,婉言谢绝了他,朋友说就当来旅游,绝不给他工作添乱。来到这里,朋友十分感慨地说:你在这生活下来就不错了,还能克服困难坚持开展工作真是伟大。

  谷卓嵘会心一笑说,我哪里是伟大?我只是愿意在平凡中坚持,即使我是一颗小草,我也要活出自己的绿意盎然,把自己的绿色回馈大地的哺育;即使我是一滴露珠,我也要活出自己的晶莹透彻,把自己的养分回馈植物的生长;而我更是共产党员,我要感谢组织的关心培养,把自己的才华奉献给火热的工作;我愿意做一颗种子,像索玛花一样绽放自己的青春,扎根这片土地。既然选择了追逐阳光,那就不惧怕背后的黑暗;既然选择了艰难道路,那就不畏惧恶劣环境!

  艰苦求索禁毒路

  凉山曾饱受毒品侵害,担任的禁毒副书记的谷作嵘,把这里当作了他的第二故乡,一门心思从事禁毒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陌生的禁毒工作,谷卓嵘没有畏惧,他首先想到的是“打铁必须自身硬”,必须练就过硬的本领,他废寝忘食地一头扎进学习之中,学习社会面吸毒管理的理论知识,学习省、州、县禁毒办的《工作手册》,熟悉工作内容和考核标准,熟悉毒情,做到心中有数。他多次到兄弟乡镇康复站参观,学习他们具体工作流程,通过一边工作,一边思索,一边学习,迅速进入了工作角色。

  发动群众参与打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人民战争。谷作嵘积极组织物色当地禁毒社工和积极分子建立禁毒工作队,除了对他们开展禁毒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培训外,他还统一队员服装,自费从义工网上为队员定制工作马甲,提高队员的工作认同感。他非常关心队员的工作生活,不定期到社工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生活和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将每月过生日的社工一起组织起来,召集队员为他们过集体生日,营造栓心留人的干事氛围,让社工在康复站找到归属感。

  戒毒之路充满艰辛,虽九死而不悔。按照戒毒工作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帮助的原则,谷卓嵘采取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等多种措施,积极建立戒毒治疗、康复指导、救助服务兼备的工作体系,推进戒毒人员尽早接触毒瘾,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共同享受美好的未来。要准确全面掌握村组戒毒人员情况十分困难,因为他们散布在地域辽阔的农村,最远的村组到镇上单程要5个小时,难于召集,更别说与其进行思想沟通。谷卓嵘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为减少群众来回奔波的时间,充分利用村上召开党支部会议和党员大会的时间,由镇村组干部帮他们在系统签到,率先实现了“干部多走一步、群众少跑一里”的工作模式。黄草镇没有设立派出所,康复人员每月尿检,要去几十公里外的地方,为减少康复人员的经济负担,谷卓嵘主动协调派出所到康复站每月集中尿检几天,自去年以来为康复人员节约费用共计20000余元,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戒毒工作效率,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社区康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支持。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是干。谷作嵘在戒毒工作中特别注重情感化教育、人性化帮扶,善于从戒毒人员生产就业、生活情感等方面入手给予关心。他善于通过面谈的形式,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为他们提供救助服务,拉近与康复人员的感情,增进他们康复的信心。今年二月的一次谈话中,谷卓嵘了解到康复人员刘高浪有修车的技能,因为有吸毒前科,车行都不愿意接受他,而且他家庭困难,有两个小孩需要抚养照顾,生活极度贫困。谷卓嵘返回镇上后,主动深入多个修车铺,向老板说明情况推荐工作,老板听说是戒毒康复人员都摇头拒绝,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公母山修车行接纳了刘高浪。刘高浪到车行工作后,多次向谷卓嵘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同时表示一定要坚持康复治疗,绝不沾染毒品。

  有的涉毒人员人性扭曲,思想麻木。谷卓嵘认真自学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及时对康复人员开展心理疏导,从思想上端正他们康复的态度。他坚持将禁毒工作关口前移,先后多次组织人员到外地接收涉毒刑释人员回乡,让他们从走出监狱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但涉毒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大多仍不愿意配合康复工作,他就带领工作队与村社干部进行家访,向他们讲明政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所有的刑释人员主动配合了社区康复工作。

  通过禁毒工作推进扶贫攻坚,坚持禁毒与扶贫双向驱动、相互促进。谷作嵘帮扶达卡村的贫困户罗明,今年32岁,身患羊癫疯,每月需要几百元的药物维持,妻子因病去世,留下2个孩子,家庭经济收入靠种植花椒、土豆为生。为了让其早日脱贫,谷卓嵘将其所在村的23名康复人员交由他管理。县禁毒办每月工作补助作为他脱贫的工资来源,仅此一项工作他一年就能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按照“帮思想、帮心理、帮就业、帮生活”的要求,谷作嵘全力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思想包袱,杜绝毒品依赖,同时加大就业帮扶,帮助贫困居民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居民脱贫奔康。

  禁毒宣传多措并举

  为提高农村彝族群众的法律素养,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谷卓嵘煞费苦心。他了解到火把节、彝族新年是彝族同胞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不管在何地,这两个节日彝族人都会回到家乡。他便抓住这两个重点节日,通过走出入户、拉横幅、“摆摊设点”等方式对群众进行禁毒、电信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的的法制宣传,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广泛传播法律知识、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大力倡导彝族同胞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努力把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使法治意识融入每一个彝族群众的内心,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自觉意识和追求。

  普法教育要从学校教育抓起,谷卓嵘嵘便在学生开学、每周五下午放学的时间段,带领工作人员到学校通过发放宣传单和以案讲法的形式,将犯罪的危害、预防犯罪的方法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回到家中讲给长辈听,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让更多人预防犯罪、远离犯罪。

  彝族群众在旧社会养成了种植罂粟的习惯,为从源头根治杜绝,重点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开展法制宣传。针对边远山区、县乡结合部的群众,谷卓嵘就带领宣传小分队逐家逐户、逐村逐寨进行禁种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坚决按照“播种季节抓禁种,开花季节抓铲除,发现种植重处理”的要求,他们入村庄,到田头,进山岙,坚持不让毒品原植物种子落地,确保了黄草镇农村土地种植的一片净土。

  离别之时,谷卓嵘站在花枝灿烂的索玛花旁为记者送行,望着远方的山,他满含深情地说:前方还有许多路要走,我要像索玛花一样,灿烂着我在黄草镇的青春年华,留得清香回馈我彝族的父老乡亲。望着他黝黑的脸庞,看着他坚定的眼神,让人感受到了一个青年民警的使命与担当,深切地体会到了一个青年民警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与记者挥手作别后,谷卓嵘急急地沿着开满索玛花的山前小路,坚定地走去.....

编辑: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