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禁毒微信
身在异地的凉山戒毒人员也走上了脱贫路
2020-09-04 09:33: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福建省霞浦县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整治突出毒品问题和禁毒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因 地制宜,探索创新,坚决打赢禁毒重点整治和禁毒脱贫攻坚战。截至2020年6月,经过禁毒委各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精准扶贫,不仅实 现本地88户涉毒致贫家庭脱贫目标,并充分利用海洋养殖产业发展,通过科学管控、主动对接、倾情帮扶,帮助150多位凉山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霞浦就 业增收,走上脱贫路。

  扩大宣传,科技助力,禁种铲毒成效显著

  霞浦县是个背靠大山、面朝大海的小县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直是这里传统的生活方式,沿海乡镇群众靠海产品捕捞和渔业养殖,较为富裕,而山区群众的生活水平相对来说较为低下。

  历史上,霞浦县偏远山区曾经出现零星种植毒品原植物罂粟的现象。近年来,经过持续、深入的禁毒宣传,辅之政府干部、公安干警历尽艰辛的实地踏查和无人机高空巡查,已连续5年保持毒品原植物“零种植”。

  操控无人机开展巡查

  为彻底杜绝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罂粟,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引导重点山区群众种植果树和经济林,林业、农业、科技等部门技术下乡,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等金融下乡,让山区群众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彻底消除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念头,并实现脱贫目标。

  “老林,今年的收成怎样?”“很好,很好!”正在葡萄园采摘葡萄的林某某憨厚地笑着。霞浦县禁毒办会同柏洋乡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因毒致贫家庭时, 特意到曾经因种植罂粟受到过处罚的老林家的葡萄园看看,老林自豪地指着一串串沉甸甸的巨峰葡萄,笑哈哈地说:“感谢政府的帮助!去年我已经还清政府的贷 款,今年葡萄收成非常好,我准备年底给小儿子娶媳妇啦,到时候请大家来喝喜酒!”

  定点挂钩,重点帮扶,吸毒致贫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霞浦县禁毒委始终本着吸毒人员就是病人的理念,对于他们误入歧途给予全力挽救,特别是对吸毒致贫家庭采取定点挂钩,重点帮扶的工作模式。全县 14个乡镇(街道)和禁毒委26个成员单位各自负责1—3个吸毒致贫家庭的帮扶工作,精准施策,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绝大多数误入歧途的失足者已经成功戒断 毒瘾,重新回归社会,致贫的家庭也走出了困境,有些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走访涉毒重点家庭

  溪南镇岱岐村的吸毒人员刘某戒毒出所后,邻居和朋友避而远之,找工作处处遭遇冷眼,一度灰心丧气,家庭经济困难。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将这一 情况汇报给当地党委政府和县禁毒办。溪南镇党委政府和县禁毒办帮助刘某申请获得创业项目贷款,加上其家人多方筹款,投资八十多万元做起黄瓜鱼养殖,现养殖 黄瓜鱼一万斤,年盈利二十多万元。“我要坚持现在的状态,让关心我的人不再失望“刘某说。

  主动对接,倾情关怀,为凉山籍戒毒康复人员排忧解难

  霞浦县是海上养殖大县,庞大的海产养殖业和海纳百川的淳朴胸怀吸引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其中就有许多四川凉山籍人员来鱼排务工。

  霞浦县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全局意识,主动对接,第一时间打通与凉山州当地政府、公安机关、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的沟通渠道,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凉山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日常管控工作,并给予就业和日常生活上的多方照顾。

  走访凉山籍戒毒康复人员

  霞浦海参养殖的高峰期,许多凉山籍务工人员已经在老家过完当地的传统节日来到霞浦务工。考虑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这个特殊群体普遍体质比较差,霞浦县党委政府在口罩紧缺的情况下,硬是挤出一部分来供应这个特殊群体,并定期把生活必需品送上他们务工的鱼排。

  凉山籍戒毒康复人员吉乃•阿木•克洛(化名)来到霞浦务工已经两年了,在养殖鱼排上干活,吃住均由养殖场主免费提供,每月打工收入5500元, 去年他把妻子也接过来,在鱼排上做些杂事,月收入3600元,夫妻俩每月寄回凉山老家8000元。在霞浦,像吉乃•阿木•克洛这样来自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四 川省凉山州的150多名戒毒康复人员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六万余元,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告别毒品人生,开启崭新的生活。

  霞浦县有关部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保持与凉山州县级政府、公安部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沟通渠道的畅通,实时掌握相关信息和动态,做到服 务管理与动态管控齐头并进,在加强各项禁毒管控,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在霞浦务工的凉山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 保护。

编辑: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