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禁毒微信
盐城后续照管点亮回归路
2020-08-31 09:33:00  来源:江苏法制报

  自2015年8月以来,盐城后续照管指导站紧紧围绕“降低复吸率”目标,充分发挥联系提醒、沟通引导、帮扶救助等职能作用,累计接收照管对象1600余人,照管率达99.5%,操守保持率达98.6%,为解戒人员点亮回归路。

  规范为牵引,强基固本促发展

  他们以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为目标,贯彻落实后续照管工作规范,依托地方司法行政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全面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后续照管站及102个临时就业安置基地,实现后续照管工作网格化和全覆盖。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分管领导担任后续照管站站长,监狱戒毒挂职民警担任副站长,强化分工协作,压实工作责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配齐配强专兼职社工 160余人,加强业务培训和日常考核,定期开展“互比、互学、互查”活动,不断提升社工的业务能力。严格执行《后续照管社工考评办法》,每日记载工作日 志,每月开展工作考评,每季做好阶段小结,每半年开展评先定级,不断激励社工爱岗敬业、争先创优。

  积极探索创新后续照管工作方法,先后建立盐城“3235”后续照管模式、“1+5+N”精准帮扶机制、回归加油“八步工作法”、小组化精准照管模式,实现 后续照管工作制度化和流程化。借助公安、妇联、团委和社会组织力量,建立共建共享、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帮教,共同解决在后续照 管工作者遇到的实际问题,携手为照管对象回归社会提供助力。

  精准为导向,创新创优提质效

  他们坚持以创建省级贯标示范点为抓手,部署开展规范化达标创建活动,制定出台示范站“十有标准”,进一步规范工作要求,严肃工作纪律;强化窗口建设,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增设“后续照管”窗口、值班律师工作室,为照管对象及亲属提供帮助。

  坚持后续照管工作“提前一公里”,每月定期到戒毒所开展前置化教育,通过讲好禁毒戒毒形势、解读后续照管政策、开展法律咨询、发放服务指南、举行集中签约等“六个一”活动,为戒毒回归打好“预防针”、搭建“连心桥”。

  坚持“一个不漏”原则,认真做好与戒毒所、基层照管站、公安禁毒部门对接工作,确保照管对象接收、数据信息传送、社区康复建议送达、统计报表准确等“四个 到位”。做深做细日常回访,对家庭生活困难、突遇变故、存在矛盾或电话联系不上、所外就医等人员全部落实家庭走访,做到情况明、措施实。构建小组化精准照 管模式,邀请照管对象亲属、村组干部、退休老教师、老党员等组成照管小组,因人施教,精准施策。

  探索建立社区康复与后续照管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责任共担、携手共进”发展机制。定期邀请地方法治文化艺术团、公益社团组 织、法律援助律师走进戒毒所,协同做好戒毒人员教育戒治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禁毒宣传,开展“法润校园·护航成长”禁毒宣传进校园、“4·8”司法日、 “6·26”禁毒宣传等活动,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

  秉持“安心、安身、安定”理念,建立“四色”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对存在复吸可能和安全隐患的人员及时干预,提前防范。强化日常关爱提醒,将照管对象纳入司 法行政特殊人群云MAS平台,在重大节日、重点时段及时发出温馨提示。定期开展“大排查、大回访、大警示、大教育”活动,强化重点人员排摸、安全警示教育 和矛盾纠纷化解,引导照管对象热爱祖国、感恩社会、立志戒毒。

  亲情为纽带,搭建平台建港湾

  充分运用日常跟踪回访、村居干部上门走访、公安信息数据比对等方式,建立完善照管对象亲属学校信息库。建立“盐城家园”关爱群、“温馨港湾”亲属群,定期 上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照管对象家庭做好亲情帮教工作。设立24小时家庭求助热线,先后为200多个家庭提供帮助或解答相关问题。滨海家站配合,成 功阻止照管对象复吸。

  开辟网上亲属课堂,鼓励照管对象亲属添加“掌上12348”“江苏戒毒”“盐城司法行政在线”“上海阳光雨露戒毒中心”等微信公众号,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政 策与戒毒案例;定期推送有关禁毒戒毒、跟踪照管、预防复吸的微视频和微讲座,帮助亲属掌握必要的戒毒知识。开辟所内亲属课堂,利用戒毒所的“所区开放 日”,精心制作后续照管宣传展板,发放后续照管服务指南,邀请戒毒典型回所宣讲,分享成功戒毒经验。定期组织照管对象及亲属到禁毒馆、好人馆参观学习,参 加“小手拉大手”“圆梦蒲公英”等主题活动,修复亲情,强化感恩和责任意识。

  前置家庭关系修复,常态化开展所内宣讲,教育引导戒毒人员感恩、理解、回报家人。提前与预解戒家庭联系,督促做好到戒毒所按时接回、生活安顿等准备。发挥 家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每月与照管对象及亲属联系,详细了解照管对象的现实表现及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安定为目标,帮扶救助促回归

  在日常跟踪回访的基础上,盐城后续照管指导站积极建立“关爱电话”“祝福电话”,对思想有变动、家庭有变故、生日与结婚的照管对象,第一时间拨打电话回 访,及时给予思想疏导和关爱祝福。用好微信群朋友圈,时刻关注照管对象生活点滴,鼓励他们勇敢面对过去,开启崭新生活。定期邀请心理咨询师举办“风信子的 绽放——女性照管对象回归成长”“接纳自己,乐观自信”等心理辅导,帮助照管对象克服心理问题,促进思想安定。

  坚持将就业帮扶作为重点,每月对新解戒人员开展电话回访,详细了解就业情况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编印《后续照管服务指南》《回归指引服务 手册》,积极宣传特殊人群就业救助、职业技能培训、创业税收优惠等政策,为照管对象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建立“就业岗位信息库”,通过盐城人才网、社会就业 中介机构,定期收集整理服装缝纫、快递、超市服务、小区物业等招聘信息,推荐给有就业需求的照管对象;用好“阳光家园”APP、“亲情守护”APP,定期 审核推荐就业信息,帮助他们尽快“上岗”。

  借助地方司法行政安置帮教网络,建立后续照管临时安置制度,为少数无家可归、无业可就的照管对象提供临时安置帮扶,解决燃眉之急。秉持“能帮则帮、应帮尽 帮”原则,先后为30多名身患重病、家庭贫困照管对象申请特困补助,及时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使他们能够战胜困难,持续保持良好操守。

作者:郑 弋 王连华   编辑: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