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唐英俊)为弘扬民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民法典》的学习和理解,海安市海安街道积极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全方位多角度为《民法典》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点带面,多方发力,宣传呈现新格局。海安街道始终以“党建引领,法治先行”为特色,辖区共156个网格,根据每个网格的普法特色,建立“网格化民法典宣 传”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平台,精准普法,以案释法,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普法需求。疫情期间,各职能部门到村(社区)开展普法活动,为群众送上了近万份“普法 大礼包”。充分发动群众力量,围绕群众关心问题,举办各类“接地气”的法治宣传多达500余次,把志愿服务和法治宣传紧密融合,提高了群众知晓率。
以法为教,人性民法,宣传提升新高度。针对当前领导干部学法中出现的过于笼统、流于形式等问题,街道负责人提出 “集中+自主”学习、“理论+实践”方式、“线上+线下”贯通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自觉性,带头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执行好民法典;对班子成员明确要 求。把民法典教育融入校园管理实践,编印并发放万册青少年《民法典》读本,通过开展相关系列活动,激发青少年学生学法热情。对于特殊人群,则将民法典宣传 作为每次教育培训的一个重点内容,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向社区矫正对象讲解《民法典》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侵权责任”“人格”“债权”等篇章。
独出心裁,喜闻乐见,宣传展现新气象。广泛开展送法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工地等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普法需求,努力使民法典宣传工作家喻户晓。同时 建立流动普法阵地,使法治宣传覆盖城乡居民生活的每个角落。利用街道公众号、政府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大力开展民法典宣传教育工作,让群众及时享受“指尖上的 法宣”。借助广播站“普法三十分”,每月两次广播讲座将民法典的声音及时传入千家万户。充分利用公共空间,专门设立《民法典》内容一角,让群众在潜移默化 中强化法治理念。